查看原文
其他

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——《心相篇》讲记2

刘宏毅博士 十念生 2019-04-14

5、转眼无情,贫寒夭促;时谈念旧,富贵期颐。
   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,夭折短寿,这种福薄之人不值得与他计较;时时念旧,发迹不忘故友的人,富贵绵远,长寿多福,这种人厚道、不忘本。

“转眼无情”形容瞬间就可以翻脸的人。这种人喜怒之间没有过渡,属“狗脸的,说变就变”,答应过的事情瞬间就不认账。你帮助他九十九次,只有一次没帮,他就不满意,就跟你翻脸。这是极度自私刻薄的人,只想自己不管别人是否方便。这种人的结局一定是贫寒夭促,没有福享。我看了几十年,这类人见得多了。

本文后面还有“易变脸,薄福之人奚较;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”一条,与这里的两句话意思相近,也是形容这类薄情寡义之人。这类人福浅德薄,等于小碟子承水,太阳一晒就热,没有太阳就凉,不值得与他计较。

古人将百年称为“期颐”,此典见于《礼记·曲礼》,所谓“百年曰期颐”。期是期待、需要;颐是颐养、静摄,百岁老人时时需要照顾奉养,当然要“期颐”。时常念旧,不忘故交、不忘记老朋友,对别人的恩情念念不忘的人,长寿多福,富贵期颐。

古人说“仁人心地宽舒,事事有宽舒气象,故福集而庆长;鄙夫胸怀苟鄙,事事以苟刻为能,故禄薄而泽短”。

富贵之根是不忘本,知恩图报是积福德,刻薄寡恩是消福禄。人的性为天,主福;心为地,主禄;身为人,主寿。做人不厚道、翻脸无情、喜新厌旧,伤自己的福报。福报是一个人一生中享受的总和,包括福分(享受的能力和条件)、禄位(享受的资源,如财富、妻子、儿女等)以及寿数(享受时间的长短)。有福的人不一定有禄,这样的人只能享清福;有禄的人未必有福,不会享福的暴发户有的是。福禄双全不长命,没寿也是白搭。世间“福禄寿”俱全的人几乎可以说没有,所以恭贺别人时才说“三星高照,福禄寿临门”。 

 

6、重富欺贫,焉可托妻寄子;敬老慈幼,必然裕后光前。
   “托妻寄子”是一个人在危难当头之时,对肝胆相照的朋友重任信托。他相信一旦自己赴难,朋友会照顾好他的妻子、儿女。明朝初年有一出戏,名字就叫“托妻寄子”。什么人可以托妻寄子?是一言九鼎的大丈夫、是君子。君子将信义二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,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,所谓“君子一言,快马一鞭”。所以古代帝王才屡有“托孤”之举。

受人信托,照顾朋友的后代,是一件很麻烦的事,可不是脑袋一热辛苦几天,而是要无怨无悔地奉献几十年。谁能做到?恐怕做不了多久就烦了。再者,不把你老婆霸占过来,已经算对得起你了。

历史上享“托妻”盛名的是关羽,“寄子”美德的是诸葛亮。徐州战败之后,刘备、张飞突出重围,关羽保着两位皇嫂,被围困土山。不得已,关羽“降汉不降曹”。到了许昌,曹操要败坏关羽的名声,把二皇嫂和关羽安排在一个院子里。关云长夜读春秋,秉烛达旦,最后千里走单骑,平安地将两位皇嫂交给刘备。白帝城刘备临死前,将白痴儿子阿斗托孤给诸葛亮,孔明为此被活活累死了,真的是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话又说回来,让朋友为自己的私事去拚命,也只有“大耳奸贼”才做得出来。如果关羽、孔明二位“重富欺贫”,刘备当然是“焉可托妻寄子”?

    至于“敬老慈幼”、怜孤恤寡的仁人君子,必然德蔽后代,光宗耀祖。“裕后”是积累福德,荫蔽后代子孙;“光前”是扬名声,显父母,超拔祖先。这是孔子在《孝经》里说的话: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”。

  “敬老慈幼”是人类慈悲心、恻隐心、爱心的表现,是人性的一部分。孟子说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天地间的规律,无外是因果循环而已。敬老者,己老必受人敬;慈幼者自幼必受人慈。人间的事本来就是一报还一报,厌老、嫌老的果报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。真所谓“莫嫌他人老,转眼黄昏至”。建立和谐社会也应该从“敬老”这个根本做起。

敬老要从小孩子做起,我们现在是不得已,从行为上硬转,但教育小孩子就要从根上开始,从一点一滴做起。首先从饭桌上做起,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,第一箸菜夹给谁?你儿子可在一旁看着。先夹给爷爷奶奶,将来你儿子就会先夹菜给你;第一箸菜先夹给你儿子,将来你儿子就会先夹给他儿子,你就没的吃。一报还一报嘛,这就是因果。 

 

7、轻口出违言,寿元短折;忘恩思小怨,科第难成。
  “违言”佛家称为“口业”,违者与心性相违也。“违言”有几类:一是违心之言,心口不一致,说一套做一套;二是违情之言,讲话不合情理、伤感情、伤和气,令人寒心。三是违理之言,强词夺理,无理搅三分,像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;四是违实之言,捏造事实,指鹿为马,无中生有。违言的果报最轻的是伤自己的福德,贫穷下贱;其次,折损自己的寿命,短命早夭;最重的秧及子孙,得无嗣的果报。

“轻口出违言,寿元短折”,是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、伤感情、伤和气的话,这是中级口业,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。再发展下去,就要秧及子孙了,例如古代的讼棍,现代的缺德律师,很少有好儿孙的。

《心相篇》中提及的,因口业而折损性命的警句有五条之多:如说话“尖酸刻薄,贫穷而损寿元”;“乐摘人非,最足伤乎性命”;“出薄言,短折亡身”;“多言好胜必伤身”… 等。为什么口业会与短命联系在一起呢?因为没有口德的人,性中无和气,有损生机。

人之生靠的是和气,和气是生机,天地一日不可无和气,人不可以一日无喜神。天地和才能生万物,家和才能万事兴,夫妻和才能生贵子,心平气和才能有身体健康,所以天之和叫太和,地之和叫中和,人之和叫保和。保住自己的和气,天地之和气才能守住,天地人三才和气贯通一气,福禄寿才能长久。性中无和气、缺乏生机,不但折寿,还会伤自己的性德,折损自己的福报,贫穷下贱。俗话讲“穷横”,越穷越横,越横越穷。君子则“讷于言而敏于行”,在在处处惜福积德,和气能生万物,所以安康富贵,故《易经》有言“修辞立其诚,所以居业也。”

“忘恩思小怨”是忘恩负义的一种形式,这种人总以为别人的帮助都是应该的,别人对他的好处记不住,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却念念不忘。这在过去的科举时代,是读书人的大忌。

《阴骘文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。有一个忘恩思小怨的人参加科考,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。正在他兴奋得意之时,没留神把墨汁撒到卷子上。古代科举考试,不仅仅是考文章学问,也要看文章结构、布局和书法,这反映一个人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。对试卷的要求,卷面要干静,不能脏卷。他把墨汁撒到卷子上,当然完了,考不上了。为什么不小心呢?责任不在他,是鬼神在暗中捉弄他,让他考不成。

因此,学做人首先要学宽厚待人,所谓“宁可人负我,切末我负人”,更何况别人还曾对我有恩,我更应该知恩图报,这是最起码的做人之道。古人教育小孩子要“恩欲报,怨欲忘”,最起码的也要做到“抱怨短,报恩长”(《弟子规》)。我们读书人更宜忠厚,最忌讳忘恩负义,俗语说“仗义每从屠狗辈,负心多是读书人”。不可不为戒。 

 

8、小富小贵易盈,前程有限;大富大贵不动,厚福无疆。

    这两句话很容易理解:小有所得就找不着北的人,前程一定有限;大富大贵不动心的人才能厚福永享。

“小富小贵易盈”形容一个人小有所得就骄傲自满,目空四海,浅尝则止。这种人成不了大气候,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例子。若论骁勇善战,吕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。人中吕布,马中赤兔。但说到综合素质,“吕布有虓虎之勇,而无英奇之略,轻狡反复,唯利是视。自古及今,未有若此不夷灭也。”(陈寿《三国志》评语) 

 吕布的性情缺,后人评价为:急功近利、有勇无谋、反复无常、唯利是图、儿女情长,等等。其实,吕布最致命的缺点是“不纳忠言,贪小利而忘大义”。这就注定了他只能称雄一时,不能成就大业的命运。

再看看关云长,富享金银美女,贵封“汉寿亭侯”,关羽却丝毫不为之动心,最终还是“挂印封金别曹公,千里寻兄不辞远”。其福禄之厚,直到今天不衰,被民间奉为保护神。可见人要学习明辨大是大非,要成大器,不能急功近利,搞成小蟑螂、小老鼠的格局。

此外,孔子在《论语·子路篇》中说过:无欲速,无见小利;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”。这是孔子教导子夏为政的道理。做地方主管的,要将目光放远大,所有的规划、行政、建设等措施制度,要考虑其整体性,求百年大计。不要速成,不要急功近利,要顾全大局。

我们则从中学到两个做事原则:第一是不要贪小利,第二不要求速成;见小利则大事不成,欲速反而不达。 

 

9、欺蔽阴私,纵有荣华儿不享;公平正直,虽无子息死为神。
  “欺蔽阴私”是欺蔽心地,悄悄做坏事;或在暗中干不可告人的丑事。这种恶行隐蔽、行为不光明的人,纵有荣华富贵,儿孙也享用不到。什么原因呢?因为“欺蔽阴私”有伤阴骘(阴德),所以报在子孙。大凡爱耍阴谋、喜欢在暗中干不可告人勾当的,子孙都不好,或者干脆断子绝孙。这都是自己伤了自己的阴德,自断了血脉之根。

我们在第二条中已经提到,“欺蔽阴私”的罪过比明火执仗还要大。欺蔽心地,伤自己的良能,是恶报一;减损福报,贫夭下贱,是恶报二;污染性德,丧失良知,永陷沉沦,是恶报三。俗语说:心迷迷一个,性迷迷一窝 。心迷至多伤害你自己,性迷可是要遗传的,所以贻害子孙无穷。

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,死后也可以做神。“子息”就是子嗣,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意思。“公平正直,死而为神”自古以来就是祖训。历史上的“神”,无论是关公、包公还是岳飞,哪一个不是“公平正直,死而为神”的呢?古人有句话“暗里算人者,算的是自家儿孙;空中造谤者,造的是本身罪孽”。子孙后代是祖宗的遗德,也是你自己的阴德,德是可以遗传的。亏了阴德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遗传呢?

在生活当中,有不少患不孕症的人。不孕症是统称,细分有不育和不孕两类。不孕是不能做胎,用人工授精就可以解决;不育是受精卵不长,强行植入子宫着床也没用,它根本不生长。这个原因在那里呢?西医是搞不懂的,我们则很清楚,就是这四个字——欺蔽阴私(心地欺瞒)。大地没有和气叫死地,不能生养万物;人的心地如果也成了死地,同样也不能生养。你不改变自己的心性,不把深藏的阴恶暴露出来,永远不会有和气,科学再发达,不育也治不好。道理讲清楚了,信不信由你。

上一次课后就有同学问,说“我自作自受,自己承担好理解,为什么会与子孙扯上关系呢”?我们反复说,心地是你命的一部分,主子女,这是理由之一;第二,如果你造的罪恶太大,这个恶果你一个人偿还不了,就要祸及子孙。因为子孙是你血脉的延续,是你自己的分身,是你性德的一部分,所以说“积福会荫蔽子孙,积恶要祸及子孙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 

 

10、开口说轻生,临大节决然规避;逢人称知己,即深交究竟平常。
  “开口说轻生”是豪言壮语不离口,平时胸脯拍得山响,为国献身、为朋友献身。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、大节时刻,一定逃得连影子都没有了。抗战中的山东军阀韩复榘,“死守济南”,“誓与济南共存亡”的口号喊得多响。老百姓为此甘心纳捐,盼望他能挡住日本人的进攻。结果呢?他敛尽了地皮税,一枪没放就跑了,济南丢了,韩也被蒋介石枪毙了。所以荀子说“岁不寒无以知松柏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”。“开口说轻生”的人,绝对不可以轻易相信。

南怀谨南老师也说:你们这些同学经常说,老师啊,您是菩萨呀!我身口意供养您呀!求你们办点事两天就不见影了,还身口意供养呢!都是假的。

另外一种滥交朋友的人,拍拍肩膀就称知己,以至被人利用、受人牵连还蒙在鼓里。“逢人称知己”是刚认识就称好朋友,才见面就无话不谈。这种人即使与你有深交,也一定有限得很,因为他没有智慧。“知己”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,一生中也没有几个。古人经常说“朋友满天下,知心有几人”。真正能了解你、帮助你的知己朋友有几个呢?

五伦关系中的朋友之道,古人将其视为天地之间不可改变的伦常大道,可见它的重要性。人的一生中,有些痛苦和烦恼,上不可以告父母,下不可以告妻儿,只能向朋友倾诉,与朋友交流,所以友道是非常重要的。但交朋友是有讲究的,有点象年轻人搞对象,要经过必不可少的四步过程。第一叫相识,第二叫相知,第三叫相交,第四才到相依。有些人搞对象一见中情,一步就蹦到相依了,就登记结婚,中间的过程没有了。相知相交、相互了解的工作只好结了婚再去做,了解清楚了再离婚,这不是愚痴吗?所以,相知、相交的工作要事前做,等于婚前睁大两眼,婚后就闭上一只,别再挑剔对方的毛病了,省得自寻烦恼。结合是因为了解,了解根源于相知与相交。只有打开心扉,充分了解以后,才能到最后的相依为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,

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,

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、众读者、转发者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⊙部分图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⊙转发分享至朋友圈,福慧日增,功德无量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